“談錢傷感情,不談錢沒感情?!币恍┐蠹叶炷茉?shù)捻樋诹?,道出了部分農村地區(qū)高額彩禮現(xiàn)象背后的尷尬處境。近日發(fā)布的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,針對這個問題進一步提出破題之道,重點強調“綜合治理”。(2月24日新華社)
牲酒賽秋社,簫鼓迎新婚。彩禮本是傳統(tǒng)婚俗中的一項禮儀,既為討個吉祥如意的彩頭,也為表達恪守契約的承諾。然而,這種美好寓意的禮,卻在一些地方走樣、變味。比如,有的地方彩禮一路看漲,長期居高不下。去年3月,焦點訪談走訪山東聊城一戶家庭,訂婚彩禮要30萬元還不算車房。有的地方不僅彩禮價高,還動輒大操大辦、人情攀比、低俗婚鬧,甚至有人借此歪風行婚騙之實……
納彩是禮節(jié),高額彩禮卻是婚姻不可承受之重。尤其是在一些地區(qū),高不可攀的彩禮再加上車子、房子等硬性要求,壓得不少家庭喘不過氣,由此導致的因婚致貧案例不在少數(shù)。除此之外,由彩禮引發(fā)的家庭矛盾、婚姻買賣等問題,又嚴重影響了鄉(xiāng)風民風社風。高額彩禮看似是家事、私事,實則帶有很強的社會屬性;治理高額彩禮,既是大眾心聲,也關乎公序良俗、社會文明。
這幾年,相關部門下了不少功夫,各地也付出了不少努力。例如,四川涼山州通過專項措施,使彩禮從平均30萬元降至10萬元以內;寧夏可憑借“零彩禮證書”享受國有景區(qū)門票優(yōu)惠。當然,實施效果也是各有千秋。去年2月,江西崇義的治理規(guī)定,將彩禮直接和教育資源掛鉤,引發(fā)了一定爭議,被視為“步子太大”。
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,高額彩禮積弊已久,背后牽涉農村地區(qū)男女比例失衡、養(yǎng)老保障不足、攀比之風盛行等諸多現(xiàn)實問題,也交織著家庭觀念、社會風俗、婚姻關系等復雜因素,難以靠一招一式扭轉,也絕非一朝一夕就能破解。今年,中央一號文件提出“推進農村高額彩禮問題綜合治理”,正是從提升農民收入、加強鄉(xiāng)風文明建設、完善社會保障等多重維度發(fā)力,逐步鏟除高額彩禮滋生的社會土壤。
對各個地方來說,既要拿出務實有效的舉措,也要拿出繡花功夫的耐心,疏堵結合、多方發(fā)力、綜合施策,形成治理高額彩禮的良好生態(tài)和堅實鏈條。比如,在制度上,依托村規(guī)民約、居民公約,細化實化約束性措施,發(fā)揮紅白理事會作用,為彩禮“限高”;在服務上,發(fā)揮婦聯(lián)、共青團等組織的橋梁作用,當好“紅娘”,加強對農村適婚群體的公益性婚戀服務,減輕青年婚戀壓力。
尤須注意的是,婚俗雖受到社會文化習慣的裹挾,但說到底也是“家事”。各地既要保持一定的管理力度,也不能一刀切、一竿子侵犯個人權利,其中的治理尺度,還需要精準拿捏。
(編輯: 廣州網 龍煜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