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月20日,《人民日報》以《刷手機,老年人也要防沉迷》為題關注了一些手機App以下載返利、在線時長返利誘導老年人長時間使用的情況,有的App刷1250條視頻,花費約7小時,才可以掙到1元錢。
智能手機時代,手機App比你更了解你的父母。在你看來,花7個小時刷1250條視頻才掙1元錢,連網(wǎng)費電費都不夠,多不劃算,都不知道老人咋想的?;蛟S老人并不是這么想,玩手機、刷視頻本來就是一件開心的事,開心之余還把錢掙了,雖說錢不多,那也是一舉兩得的美事,何樂而不為?兩代人兩種想法,不在同一頻道上,說是說不到一塊去的,勸也是勸不動的,結果只能互不干涉、各自安好。
錢鐘書小說《圍城》中有一句話:老年人戀愛,就像老房子著火,沒得救。用“上網(wǎng)”替換“戀愛”,其情形也差不多。曾有一項統(tǒng)計數(shù)據(jù)表明,在老年網(wǎng)民中,51%的老年人日均上網(wǎng)時長超過4小時,15.7%的老年人超過6小時。若以時長論,老年群體的“網(wǎng)迷級數(shù)”絕不亞于其他年齡段群體。老年人閑來無事,玩玩手機、刷刷視頻,一來獲取資訊,二來尋求慰藉,三來打發(fā)時光,老有所樂,無可厚非。怕只怕沉迷成癮,全部老年生活只剩下一部智能手機,就沒有那么美好了。
晚輩最憂心的,還是健康。長時間、固定姿勢玩手機,別說是“零件”日漸老化的老年人,哪怕是血氣方剛的年輕人也受不了,眼睛、四肢、頸椎、腰椎等都容易出問題。據(jù)媒體日前報道,山東一位70多歲老太太每天短視頻刷個不停,最后一檢查,近視竟高達2300多度!一些老年人不但健康受損,心理也容易被不良信息影響。據(jù)報載,某地一位老奶奶因看多了“婆婆必須強勢”“不能慣著兒媳”“聰明婆婆馭媳之道”之類的短視頻而性情大變,導致婆媳關系緊張。不少老年人還“一邊上網(wǎng),一邊上當”,掉入騙子精心挖下的坑中——或在直播間買偽劣保健品、假古董,或給心儀主播打賞、充值刷短劇,直到把養(yǎng)老積蓄全賠光……
事已至此,很多人意識到,不能再讓老人繼續(xù)“困”在手機里,必須做點什么,把老年人“拉”回到現(xiàn)實生活中。對此,有人借鑒“青少年防沉迷系統(tǒng)”提出“老年人防沉迷系統(tǒng)”,這種想法是好的,但老年人情況顯然要比青少年復雜得多。父母可以管孩子,孩子能管父母嗎?這種做法未必可行,但在網(wǎng)絡服務中繃緊“老年友好”這根弦還是很有必要的。比如,平臺優(yōu)化推送機制,對老年人賬號實施“反成癮機制”;關閉短視頻“無限滾動”功能,每隔一段時間強制彈出休息提示;向老年人用戶推送醫(yī)療、投資類廣告,要進行嚴格監(jiān)管和審查;等等。只要把老年人當作網(wǎng)絡的服務對象,而不是“行走的ATM機”,自然是“辦法總比困難多”。
(編輯: 廣州網(wǎng) 龍煜)